自俄乌战争以来,无人机大战受到了广泛关注。无人机机动灵活的攻击效果十分突出,双方都备受困扰,因此针对于无人机的干扰工作从未停止。常用的方法有电子干扰、无人机自杀式阻击等方式。但各方为了降低自身损失,同时不断规避电子干扰,传统的图像处理打击技术重新受到重用。
在无人机摄像头的基础上加装图像处理板,板卡在算法的作用下,能够识别飞行的无人机,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电子干扰对无人机的影响,同时又能精准锁定无人机,为后续的攻击有了基础准备。而另一方面,由于小型无人机的特点,无法携带大量弹药,同时针对于对方快速移动的无人机,如何进行打击也是一个问题。
脑洞大开的各方给出了两种方式,这两种方式都基于图像识别的锁定跟踪。一个是利用无人机装载小型投掷物,例如撒网的形式,将对方无人机强制下线。
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。
另一个方法是采用“竹竿捅飞机”的方法,在无人机前端固定一根竹竿,通过图像识别锁定跟踪目标后,能够主动加速追击目标,然后将竹竿伸向对方无人机的桨叶,从而达到损坏桨叶,迫降无人机的目的。
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。
这两种模式都需要减少电子干扰,同时提高作用距离,前者可以采用慧视光电开发的RV1126芯片打造的Viztra-LE026图像处理板和RK3588开发而成的Viztra-HE030图像处理板进行目标的分类识别、锁定跟踪。
剩下的就是作用距离的问题,这类穿越机通常作用距离有限,一方面是带宽不足,另一方面是整个无人机控制链路的延迟过高。因此低延迟的窄带宽对于这两项技术帮助极大。慧视光电推出的基于RV1126和RK3588的低延迟图传解决方案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。方案将慧视GS远程可视化低延迟实时控制系统和图像处理板深度融合,实现低延迟控制无人机实现目标识别干扰打击。
方案功能如下:
(1)在一个窄带收发信道内,例如在信道有效带宽0.5Mb/s~2Mb/s内,多路视频和交互控制共用一对收发信道,信道支持数据透传,外部系统可以使用该信道,传输任意格式的数据;
(2)可实时调整视频码率,在低至500K带宽情况下依然可以回传清晰流畅的图像。可以使无人设备飞的更远、走的更远;
(3)可实现视频中继转发;
(4)能够基于H265实时视频编码;
(5)可实现基于视频流的“人在回路低延迟控制”。基于普通60帧相机,实现15ms的低延迟编解码,加上数据链传输延迟时间在30ms左右,目前业界领先。通用性强,使用更加灵活,适用更多应用场景;
(6)支持多路SDI视频在低至500K带宽情况下的同时传输(1080P 60FPS),彻底解决“带宽苦恼”;
(7)整体时延约60ms(含相机、编解码、显示,不含传输),实现实时控制 、实时打击。
这样既能够保障无人机的图像识别能力,又能满足带宽和低延迟控制的需求,使得这两项无人机对抗方式得以实现,同时在对抗中占得优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