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6氪获悉,精品咖啡品牌“比星咖啡”近日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,由正煊资本领投,顺为资本跟投,本轮资金将用于人才招募、多区域发展布局、品牌营销传播与推广。
比星咖啡是36氪持续跟踪报道的一家公司,曾在2022年获得过雷军先生顺为资本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。2022年,比星咖啡在苏州开出第一家门店,截至目前,比星咖啡签约212家门店,已开业门店147家。
创业之初,创始人吴彬彬就确立了精品咖啡小店加盟的商业模式。2020年,创业想法还在酝酿中,创始人通过行业调研和数据分析发现,门店数量100家以上的咖啡连锁品牌仅有5个,而门店数量100家以上的茶饮连锁品牌多达200多个,究其原因,不仅是国人更爱喝奶茶,更是由于两个赛道在商业模式选择上有很大差别。
2020年,茶饮赛道的连锁品牌大多以加盟扩张为主,而咖啡品牌却鲜有加盟模式。加盟模式可以让门店数量的扩张更为迅速与灵活——瑞幸从第1家门店到4000家门店,花了三年时间,而4000家门店翻三倍到超12000家,也只用了三年。2021年开放加盟后,瑞幸扩张的步伐更为迅猛。
创始人吴彬彬观察到,2020年咖啡赛道加盟店较多的是以太平洋咖啡为代表的大店模式,投资成本高昂,即买即走的小店模式精品咖啡MANNER正在迅速崛起,它却并不开放加盟,这中间便出现了小店精品咖啡品牌加盟的市场空白。
自诞生之日起,比星咖啡决意做“中国精品咖啡加盟第一品牌”,为想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精品咖啡店,但投资预算有限的咖啡爱好者、年轻创业者们提供一种选择。经过两年的沉淀,2022年6月,比星咖啡第一家门店落地苏州,在一年多的时间里,便开出147家门店。
就像瑞幸和库迪酣战,不仅仅是9.9元的价格战,同时也是加盟商的争夺战。库迪有着更低的加盟门槛,一部分瑞幸的潜在加盟商被库迪截流了。类似的事情可能也会发生在小型精品咖啡赛道。
在创始人吴彬彬看来,比星咖啡的品牌定位和商业模式是快速扩张的基础,精准的渠道选择和轻便的投资模式是助推因素。
吴彬彬表示,咖啡选址渠道很有讲究,选择商场店容易出高业绩,但整体营业时间诸多限制,要把握10点前的早咖市场,大部分选址倾向于一楼,便于对外开门经营早市及外卖。此外,选择在写字楼店,相对只需要关注楼内人数即可,一般单日自提杯数能达到写字楼日常办公人数的10%左右,且“写字楼单个会员的月均营业额贡献值大约在130-150元,而商场店会员的月均营业额产出仅约30-50元。”
在渠道选择方面,比星咖啡目前第一阶段相对更聚焦在一二线市场的写字楼、高校和三四五线的街边店市场,从商业模型来说,“高校和写字楼是比较稳定的一种模型,高校也可看作是写字楼,高校的学生就是在学校里上班,”吴彬彬表示,“中国有6000多所高校,能攻下1000所也是很大的市场。”
据吴彬彬介绍,一些高校门店可以做到很高的坪效和出杯量,比如北京对外经贸大学门店能够做到单日400杯的出杯量。
在投资成本方面,比星咖啡目前有两种店型精选店型和轻享店型,分别对应40万和20万的投资额,这也是团队基于市场和投资环境变化做出的调整,“2024年,大家可以拿出的投资金额可能没有过去那么多,我们做了一些降本,比如原来一家店要四五十万,现在把它降到二三十万。”
“一个30平方的标准店,需要2-3名员工,通过半自动化设备,能够达到人均产能2500元”,标准店示意图
在团队方面,创始人曾有10年连锁行业的发展经验,拥有管理经营超1000家连锁门店的经验,除此之外比星团队还聚集了多位曾服务于瑞幸、星巴克、王力咖啡工厂等多位核心团队人员,并拥有多名资深Q-Grader、国际认证烘焙师和咖啡师。
这些过去的经验和资源预计可以复用到新品牌身上,从设备、装修、供应链等方面降低成本,提高毛利。据介绍,比星咖啡单店现在能做到70%的毛利。当投资额下降,加盟商能赚到钱,加盟商的画像也会丰富。
在产品方面,比星咖啡致力于“做一杯好喝的高性价比咖啡”。选用SCA85+精品级咖啡豆(世界精品咖啡协会评分SCA80+以上即是精品咖啡豆),用低温冷藏奶每日配送。据介绍,比星咖啡要做的事是——用MANNER的精品咖啡品质,瑞幸的精细化运营方式,给一线城市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,满足下沉市场咖啡品质升级的需求。
比星咖啡的产品结合茶风味、水果风味做创新,价格集中在10-20元,“相对于10元以内的产品和消费10元以内的消费者,比星想做的客群是品质和品牌相对更看重的那部分向上消费的客群,相较于星巴克那类客群,比星又做的是向下消费的一杯性价比高品质的咖啡。”
截自小红书
作为一个从苏州起家的咖啡品牌,比星咖啡目前已经在全国多个城市布局。同样苏州起家的代数学家成立于2015年,迄今为止约有100家门店,如果单看门店数量,比星咖啡已经走在了代数学家前面。
吴彬彬表示:“希望每年按照300家新开门店的速度做增长,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沉淀出1000家品质门店,再用两到三年突破到5000家店。”
过去一年,咖啡市场的“卷”,身处行业中的人都会有共鸣,咖啡品牌也想尽办法从供应链和商业模型上降本增效。关于低价和市场竞争,创始人吴彬彬也有关于自己的思考,短期内消费者难免会被低价产品短暂吸引,但长期看消费者和品牌都会回归理性,回归产品好喝本身,“不反对低价营销,低价不是所有产品降价,而是把产品进行分类。”
比星咖啡把产品分为四大类,市场产品是“人有我有”的产品,比如美式、拿铁;战略产品是“人无我有”的产品,比星咖啡菜单里就有诸如白丝绒拿铁、紫苏柠檬冰美式等特调咖啡;流量产品是市场上流行的产品,比如橘皮拿铁、生椰拿铁;盈利产品是从供应链层面把成本降到最低,高毛利的产品。“盈利产品可以降价,企业最终要回归利润,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供应链。”
此次融资的领投机构正煊资本长期关注和投资于食品饮料行业,正煊资本合伙人戚特表示:“2023年以来,消费市场拥有系统性机会的赛道并不多,咖啡毫无疑问是仍然在增长的一个赛道。”
“现在大家都在说咖啡赛道卷,但是‘卷’其实是连锁化率在加快的过程,这和原来的奶茶行业是很像的,奶茶也是逐渐从小店走向连锁化率提升的阶段。在现阶段,想自己创业开一个小店是很难的,更多的人会选择加盟,我们认为咖啡连锁市场还存在很大的增量。”戚特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