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知道5G儿童吗?总在冲浪前线,段子脱口而出,烂梗处处可抛。“鸡你太美……”“我Giao~““你这个老6!”随口就来。
许多家长认为孩子这是紧跟潮流,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;况且互联网信息丰富,孩子在网上冲浪能够开拓视野,拓宽知识面;并且还能随时随地查阅知识,不受时空限制,这为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。
互联网确实有这些有利之处,但是无聊的三俗烂梗、娱乐化短视频、网络游戏等只会让孩子染上网瘾,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严重。
由于孩子心智不成熟,面对知识领域和娱乐领域的内容大部分人会选择后者。
电视、电脑、手机让我们的孩子逐渐成为了容器人。在狭小的空间上网玩游戏、刷短视频,在这种封闭、缺乏现实的环境,使得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养成了孤独、内向、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;他们注重自我意志的自由,很容易受网络信息的影响,注重感觉,缺乏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,社会责任感较弱。
无形之中我们在把孩子“养废”。
01
短视频传播的刷屏烂梗正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
近日,央视网对5G儿童进行了批评,并发布了一组漫画,生动地诠释了当下5G儿童满嘴三俗网梗的画面,并且点名批评网络烂梗或正在污染儿童的精神世界。
如今互联网高度发达,娱乐活动兴盛,手机成了不少儿童的玩伴,越来越多的低龄儿童开始接触5G时代,相继模仿网络段子、网络烂梗。
2分钟左右的短视频,几秒一个梗、几秒一个反转段子,快节奏的画面转化,算法逻辑精确了解孩子的喜好进行推荐,只要一刷就停不下来。
这些低俗恶臭、毫无营养的烂梗正在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,逐渐影响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。
不知道说什么、不知道怎么形容、不知道怎么表达内心真实想法是孩子会面临的问题。专家将这种现象称之为“文字失语症”,这其实已经成为了一种新型的“社会病”。
短视频语言体系简单直白、传播力强、信息碎片化,在长此以往的影响下,孩子看待问题只会浮于表面,不会深耕问题背后的原因和影响,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,逐渐失去深度思考、深度阅读的能力。
孩子的三观也正逐渐被扭曲。如果说能力可以慢慢提升和培养,那么三观扭曲所带来的后果孩子有时无法承担,甚至有些伤害一辈子都无法释怀。
例如,一些网络烂梗的背后传递的三观,往往是不正确的,打标签、踩高捧低、诋毁他人的人格等等。有不少未成年参与“粉圈大战”,为了维护自己心中的偶像,去公开谩骂、侮辱别人,很多ID在网上说话不堪入目,点进去一看年龄可能只有十几岁。
网上违规、违法行为,伤害他人、导致他人轻生的网络霸凌的背后总有一群三观不正的人,这对于施暴者和受害者都是身心上的伤害,但往往施暴者忽略了自己打出去的力终究会反弹,所以总会肆无忌惮。
如果对恶纵容不加干预,任凭孩子三观扭曲,那么“养废”孩子的每一个家长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。
根据北京五所高校的一个调查,有12.5%的孩子曾经获得过他人的邮件,有5.4%的孩子曾发布过不健康的信息。据调查,有31.4%的孩子并不认为“网上聊天时撒谎是不道德的”;有37.4%的孩子认为“偶尔在网上说说粗话没什么大不了的”;还有24.9%的孩子认为“在网上做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”(资料来源:中科院“互联网对新时期青年与青年工作的影响”课题组《互联网对当代青年的影响调查》)。
在尚未形成正确价值观、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年龄,很容易跟风,被舆论所操控,做出过激的举动,面对复杂的网络社会,这些孩子一不小心就可能踩空,陷入万众深渊之中。
02
网络成瘾 伤害身体 耽误学习
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、青少年蓝皮书主编季为民称,调查显示,未成年人近半年内的上网率达99.9%,明显高于全国互联网普及率(73%),网络已成为未成年人成长发展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
短视频、网络游戏、社交网络等各种各样的诱惑让青少年沉浸在网络时空中,对互联网产生了强烈的依赖,以至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而难以自我解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,染上网瘾并不断加深,其中还分为网络游戏成瘾、网络交往成瘾、网络购物成瘾等。
染上网瘾的孩子,在身体方面由于长时间沉溺于网络世界,导致腕关节局部肿痛,活动受限,甚至手指末端坏死,医学称为“腕管综合症”,或称为“键盘手”。偏头疼、眼干畏光、腰酸背痛、肩膀痛;饮食不规律,一日一餐,或是边吃边玩,日渐消瘦;生物钟紊乱、睡眠节律紊乱、食欲不振、体重减轻、进食过多,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、胃肠神经官能症,甚至诱发癫痫、脑卒中、死亡等。
这样的孩子行为自制能力也非常差,为了能满足上网的欲望,他们对家人、老师和朋友撒谎。为了给游戏充值、给主播打赏不惜花费自己的生活费学费,更有甚者偷用父母的手机一掷千金。
如四川有一个12岁的男孩在一款名为“猫和老鼠”的游戏里4个月充值了6.7万,夫妻俩以为是对方花了钱而多次吵架,结果是儿子把钱拿去给游戏充了值,甚至1个多小时19次充值总金额达1.2万余元。每次孩子以学习为由找父母拿手机,或趁夜深一家人睡觉后偷偷拿走母亲手机,偷偷玩游戏。孩子成绩本来挺好,现在沉迷玩游戏后后,学习成绩下降了,身体也差了不少。
大多数染上网瘾的孩子,学习成绩一落千丈。由于原有的好的学习习惯发生变化,缺少了时间观念,他们将大部分时间都用来上网,学习成绩下降,并伴随留级、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。据华东某高校对237名退学试读和留级学生调查,有80%的学生是因为迷恋网络而导致成绩下降。
网络世界,有时候就像“精神ya pian”,它一点点地吞噬着孩子的身体能量、污染着孩子的精神世界,伤害孩子身体,耽误孩子学习。不要等“精神ya pian”戒不掉的时候才来重视这个问题,不要等孩子踏入深渊后才来阻止。
03
陪伴是良药
身处5G时代,我们无法隔绝网络,但是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健康上网,把网络当做工具而不是精神寄托的玩具。
家庭必须做好孩子的一道,也是最重要的那一道的防线。
很多小孩沉迷网络,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缺乏父母的陪伴,导致精神世界过于空虚,所以在网络上寻求虚拟的安慰。
《人生由我》一书中,梅耶马斯克说:“对孩子有用的教育,就是让他们看见你在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,除此之外,都不重要。”
陪伴是帮助孩子克服网瘾的良药,以身作则是非常有用的教育。我们放下手机,陪孩子一起阅读。唯有父母做好自己,才能潜移默化影响孩子。多跟孩子聊天,提升语言表达的质量;鼓励孩子写作、多引导孩子思考,养成喜欢探索问题的好习惯。
同时,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。父母要学会与孩子建立一种正确的沟通方式,认真倾听孩子的情感表达和真实想法,了解孩子在成长中的困惑和迷恋网络的原因,发现网瘾的根源然后对症下药。
在良好的亲子沟通中给予孩子理解和鼓励,肯定和赞扬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及每一个正确的想法或行为。让孩子在沟通中感受到父母的尊重、欣赏和关爱,在父母的指导下勇敢去面对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。父母通过对孩子精神上的关爱,满足了孩子精神上的需要,帮助孩子克服对网络的心理依赖。
多培养子女的爱好和兴趣,把孩子其他方面的潜能挖掘出来,转移子女对上网的注意力,不要一味的限制子女上网。譬如鼓励他们多参加学校的社团组织,譬如画画班、篮球小组等等。
空闲的时候,陪他们一起去参加业余活动(室内或户外),譬如棋类游戏、志愿服务、爬山、打球(羽毛球、乒乓球、篮球、足球等)、图书馆看书、跑步、手工活动。热爱的事情越多,上网的时间就会减少,渐渐地也不再依赖网络。
愿你我都能成为一个厉害的父母,照亮孩子人生的道路,陪伴孩子一起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