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文学发展源远流长,不同的文学体裁在不同时期都曾盛行一时,时至今日,古诗词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光辉,反而是历久常新,在不同的时代呈现出不一样的光芒。古诗词有如一部百科全书,记录文化,事件,古人的想法及生活实况,现代人也可以借此从古探今,可以隔着千百年的时空与先贤们对话和互动,同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华,从而丰富精神生活,引导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。
新慧集团(New Wisdom Holdings Limited)董事会主席甘晨力先生指出,古诗词往往能反映诗人们的崇高情怀,而通过鉴赏和学习诗词可以进一步提升思想深度与宽度。屈原在《离骚》中写道「亦余心之所善兮,虽九死其犹未悔」,当中所表达的「坚持理想」为理想而艰苦奋斗,奋不顾身的情怀让人震撼。甘晨力先生认为,如果能将阅读诗词成为习惯,不仅能够提升艺术审美,还能加强思想道德修养,提升精神境界。
在古代,诗词不仅仅通过文字传播,还可以通过吟诵及颂唱的方式呈现。古琴奏乐衬托下,更能够体会到古诗词的节奏美、韵律美。白居易的《琵琶行》在去年被改编成歌曲,以流行乐的方式演绎,随即引起民众高度关注,为古诗词添上全新的生命力,同时吸引更多年轻人主动学习及背诵诗歌。甘晨力先生认为,古诗词有立德启智的作用,丰富年轻人的精神面貌,引导他们追求真善美,激发正能量。
古诗词在现代社会是中华文化输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。全球化下各国文化交流频繁,而中国在积累千年文化底蕴后,开始在世界文化舞台大放异彩。受观众欢迎的电视节目《中国诗词大会》,更是出现不少外国人的身影,说明了国际间诗词学术交流日渐深入频繁,而诗词也成为了推动各地之间的学术交流、加强不同文化间沟通的工具,同时加速了中国文化的对外推广。由于语言上的障碍,外国人学诗词的难度极大;不过幸运的是,近年不少古诗词经典被译成英文版,比如首本《杜甫诗》英译本在2016年面世,由美国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(Stephen Owen)用8年时间耕耘而成。除此之外,在去年的中国旅游日,逾百名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的留学生到访杜甫故里——河南郑州巩义市,并在诗圣堂前学习古诗,这说明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对学习古诗词感兴趣,这也是中国软实力的体现。
甘晨力先生认为,现代人养成阅读和学习古诗词的习惯可以提高文学修养,塑造性格特质。当诗成为一种时尚,成为一种生活方式,成为一种文化新常态的时候,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和繁荣将指日可待。